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五台山 > 人文历史 > 正文

五台山人文历史——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塑像

 时间:2021-12-06       大    中    小      来源:五台山志

  佛光寺东大殿佛像雕塑创作于公元857年(唐大中十一年)。殿内佛坛横跨5间,雕塑35尊佛像,气势十分宏大。佛坛正中塑释迦牟尼佛,左塑弥勒佛,右塑阿弥陀佛;左梢间塑骑象普贤菩萨,右梢间塑骑狮文殊菩萨。释迦牟尼前站阿难、迦叶,三佛前各塑4位胁侍菩萨、两位供养菩萨,佛坛前塑两尊护法金刚。35尊佛像主次有序,尊卑有别,各具神态,各尽其职。精湛的艺术,迷人的神态,磅礴的气势,为世所罕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唐代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显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

  佛光寺东大殿佛像雕塑,反映了独特的唐代风格。殿内群像,体态丰满,脸呈方圆形,腮部鼓起,脖颈短壮,胸部肌肉隆起,线条平缓。五官独特,眉毛弯弓形,细而长,嘴形端正。尤其主佛和菩萨前额都点一红痣,是唐代装饰的一个重要标志。佛像服饰简洁、利落、干练,衣褶线条流畅,是唐代盛行的手法。

  佛光寺雕塑突破了古代把佛像神圣化、偶像化的模式,采用新的手法,使佛像生活化、人格化。人物造型情态逼真,性格有异,富有生活气息。

  佛光寺雕塑还应用了写实手法,雕塑两尊写真人物。一是佛殿主宁公遇坐像,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面目丰满,体型健壮,袖手趺坐,风韵高雅,情态虔诚。另一尊为主持修建佛殿的愿诚和尚,塑像前额隆起,颧骨突出,两腮下陷,正襟趺坐,面容清苦,姿态沉静。这种根据真人形象塑造的塑像,标志着雕塑技法已炉火纯青。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