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五台山 > 寺庙简介 > 正文

塔院寺

 时间:2023-01-04       大    中    小     

  塔院寺坐北向南,在台怀镇中心区,总面积15600多平方米,现存殿堂楼阁227间、佛塔2座,牌楼2座,石碑21通。从明代万历七年(1579)万历皇帝下旨将显通寺的塔院扩建为塔院寺直到现在,塔院寺做为一座独立的寺院,已经发展成为汉、满、蒙、藏各族人民心目中的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和十大青庙之一。1965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7年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牌楼

  在山门之前,矗立着一座大牌楼,面宽14.5米,四柱三楼,斗拱木结构,当心间高大凸起,前后安设斜柱,立架稳固。牌楼正中,嵌有木匾一块,上刻“清凉圣境”四字,背面刻“祗恒精舍”四字。1987年落架重修。牌楼后面有石阶三十余级,平台上建三间过厅,过厅后面又有石阶二十余级。

  穿过牌楼请大家随我到塔院寺的天王殿参观。大家仔细看看这座天王殿有什么特色呢?一般寺院的天王殿正面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后面供奉的是韦驮菩萨,但这座天王殿却正面供奉观音菩萨,高1.15米,身披白衣,右手托膝;左腿弯曲,左臂下垂,坐在莲花台上。背面供奉一通石碑,这通石碑是明万历十四年塔院寺住持立的,通高3.21米,碑题:“皇帝敕谕”(万历皇帝)四个大字。碑文内容:“皇帝敇谕五台山护国大宝塔住持及僧众人等:朕惟佛氏之教,俱在经典。用以化导善类,觉悟群迷,于护国佑民不为无助。兹者,圣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工刊印续入藏经四十一函,旧刻藏经六百三十七函,通行颁布本寺。尔等务须庄严持诵,尊奉珍藏,不许诸色人等故行亵玩,致有遗失损坏。特赐护法,以垂永久。钦哉,故谕。”大意是“佛教的作用,是劝恶行善,教化众生,对国家的安定和谐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我的母亲慈圣皇太后命人刊印了六百多函新旧佛经,颁发给塔院寺。你们一定要体谅她的苦心,好好珍藏,认真诵读,不要让这些藏经有所损坏,让它们永远护持五台佛境,护持佛祖宝塔,钦此!”万历皇帝对母亲慈圣皇太后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而慈圣皇太后又笃信佛教,为了让母亲高兴,万历皇帝在全国各地大兴佛寺,使得全国佛教界都对慈圣皇太后感恩戴德,认为她是护持佛法的活菩萨,后来干脆直接称之为“九莲菩萨”。塔院寺就是在这种由万历皇帝下旨从显通寺独立出来的,而这通石碑则是要告诉僧人和信徒不要忘记皇太后的功德。

  大慈延寺宝殿

  大家再随我看天王殿对面的这座大殿。它是塔院寺的主殿—大慈延寿宝殿。它面宽五间,27.4米,进深3间,11.5米,单檐歇山顶,四周安青白栏杆。这座大殿是万历皇帝为祈母亲慈圣皇太后万寿无疆建的。走进这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大殿,两壁砖彻佛台,置玻璃佛龛。正中佛龛内,供佛祖释迦牟尼,后设华丽的背光。他满头蓝色卷发,双目微睁,全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两侧有一老一小两位比丘像,老者为迦叶,少者为阿难。两旁还塑有大梵天王、帝释天王。释迦牟尼两旁佛龛内,左边供着文殊菩萨,右边供着普贤菩萨。这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比较有意思的是这尊留着黑胡子的文殊像,他黑胡黑须,塑像特殊,人称黑文殊。清代,五台山曾有五色文殊,分别是:菩萨顶的黄文殊、罗睺寺的白文殊、显通寺的绿文殊、殊像寺的蓝文殊和塔院寺的黑文殊。

  我们再来看这里挂着三位清朝皇帝的御匾:上面是康熙皇帝的“景标清汉”中间是乾隆皇帝的“揽妙曼云”下面是嘉庆皇帝的“尊胜法幢”。一个殿内悬挂三位皇帝的御笔,这反映了塔院寺作为皇家道场的尊崇地位。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闻名遐迩的大白塔它全名为释迦文殊舍利宝塔。塔高54.37米,建在方形台基上,台基高1.5米,边长31.5米,周长126米。塔座平面呈八角形,高3.5米,外围单檐回廊33间,象征33天。廊内装有绿色铁皮制的法轮120个,法轮上写着“唵嘛呢叭咪吽”六个梵字,叫六字真言,也称六字大明咒。塔的下部,北面是两层殿宇,俗称塔殿。塔殿下层有石窖洞三孔,中洞内供汉白玉雕刻的释迦牟尼佛,洞口上方,嵌一石匾,上刻“大慈延寿宝塔”。东洞内立有“佛足灵相之碑”一通,人称佛足碑。立于(1582)万历十年。西洞内立(1664)康熙三年重修宝塔碑记一通。塔基南面也有一石洞,内供韦驮菩萨。两侧佛龛内供有小铜像。塔基四角,建六角亭4个。塔基回廊上,筑两层须弥座,第一层高6.89米,束腰高1.82米。第二层高4.99米,束腰四面各嵌铜镜4个,二层须弥座上是圆形莲座,直径18.06米,高2.09米。莲座上砌藻瓶,底经14.4米,肩经10.08米,高10.8米。再上建须弥座,高5.57米。上置相轮13级,高9.31米,下层相轮直径9.8米,上层相轮直径5.42米。相轮顶端条石出岩,承华盖。华盖由四层桃木木坊构成,每层厚16厘米,共出桃136厘米。木坊上抹麻刀灰三层,铺铜板,组成直径为8.6米的华盖。铜板为扇形,长1.6米,26行,用铜板52块,内外搭安。座上置铜刹,高4.5米。底径为2.53米。铜刹分三截,底为覆盆式,莲瓣突起,中为花瓶状,顶为葫芦,满身鎏金。铜刹用八根铁链与华盖锚固。铜刹正面铸有“慈圣宣文皇太后重建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宝塔,大明万历九年四月八日”等字。铜刹顶端有高20厘米的铁针。塔身悬挂铜铃共计246个。

  大白塔不仅巍峨壮观,而且历史久远。传说它是阿育王所置的佛舍利塔,在汉明帝以前就建在了五台山上。(702)长安二年,妙胜尼造二层八角舍利塔,就将其藏在了塔的腹内。尼泊尔匠师阿尼哥于元大法五年()设计建造大白塔时,又将唐建的二层八角佛舍利塔藏在塔的腹内,形成塔中塔。大白塔自元代始建以来,历代皆有修补。最大型的一次是(1536—1538)嘉靖十五年至十七年,因风猛雨频,白塔腹基剥落,瓶盘废坠,觉义大师与诸山高僧60余人集资,由直隶(今河北省)安平县工匠李端等100余人维修,添新砖3万块,又用明矾千余斤,小黄米30石煮汁和灰抹面,并由会首圆金捐金助铜新铸了宝瓶。(1579)万历七年,太监范江、李友奉皇太后之命在五台山又一次维修护国佑民释迦文佛舍利宝塔,并建山门、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大藏经阁、种鼓楼、祖师殿、伽蓝殿、十方院、延寿堂、诸围廊、斋舍等。始于(1579)万历七年九月十五,成于(1586)万历十四七月二十七日。白塔这次重修,深至黄泉,高21丈,围25丈,壮如藻瓶,相轮十三级,宝瓶高一丈六尺,镀金为饰,覆盘为七丈一尺,系以垂带,悬以金铃。还造金银宝玉等佛像及其它杂宝安置其中,中级殿大学士张居正奉命撰写了碑文。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保护文物古迹,于1952年至1953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拨款16亿元,维修了大白塔。1956年,大白塔被公布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关于大白塔还有一段传说呢?

  大藏经楼,坐落于大白塔之北,面宽5间,25.3米,进深13米。在藏经楼底层檐下,悬一木匾,上书:“两塔今唯一高存,既成必坏有名言。如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这首诗是文殊发塔火焚三年后乾隆皇帝于(1792)乾隆五十七年第六次瞻礼五台山时所写。

  意思是我前一次来时,寺里的两座宝塔还完好无损,但现在文殊发塔已经在三年前的火灾中毁掉了,看来,一切事物有生就有灭,有成就有坏啊!即使是这些神圣无比的佛塔也终归有毁坏的一天,我们这些千里迢迢跑到五台山来朝拜佛祖和文殊菩萨的人,还是没有渗透佛法的要义啊!

  第二层檐下,悬挂着康熙皇帝于(1663)康熙二十二年朝台时写的牌匾:“金粟来仪“。藏经阁内,正中安置新颖别致的华藏世界转轮藏,是(1581)明万历九年由五台山著名高僧憨山大师设计和募建的。转轮藏前供毗卢遮那佛,高1.2米,铜铸,后面供9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那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两壁供八大菩萨。即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王、弥勒、虚空藏、除盖障、金刚菩萨,这些塑像都是1984年新塑的。

  毛泽东路居纪念馆:位于大白塔之东,一进三院。前院为都纲院,中院钱粮库,后院为方丈院。

  这里是塔院寺原来的方丈院,1948年的春天,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带领中央政府东渡黄河,于4月8日这天来到塔院寺,在这里住了一晚上。然后,翻过长城岭,进驻西北坡,并在此后的几个月中推翻了蒋介石的统治,解放了全中国。

  1969年开辟为毛泽东路居纪念馆,被褥、桌椅、砚台、笔筒、火盆、铜壶等物件,依当年情景陈设,1990年又收集了大量资料,充实了陈列内容。

  文殊发塔

  在方丈院东侧,有一座小白塔,塔形与大白塔相似,高10米,传说北魏年间,显通寺召开无遮大法会,搭起粥棚施斋,文殊菩萨化作一位女叫化子,带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和一只狗前来讨饭,虽说是施斋,但按照习惯,布施多少还是得放点钱的。这位女叫花子没有钱,就剪下一缕头发作为布施。布施不多,要求却不少,知客僧耐着性子给她和两个孩子以及那只狗都分了饭,但这女叫花子说肚里有个孩子也得吃饭,惹得知客师终于忍无可忍,大发雷霆。这时,文殊菩萨腾空而起,现出真身,并念到:“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尽,其如憎爱何?意思是说,我们学佛的人讲究慈悲为怀、善念为本,为了普渡众生,我们连身家姓名都可以抛弃,怎么还能狗眼看人呢?知客僧顿时惭愧无比,参佛一生还没有悟道平等待人呀!后来为了教育僧众,也为了纪念文殊菩萨显圣,人们就把文殊菩萨这缕头发埋进了新建的塔中,故名文殊发塔。

  山海楼:塔院寺东南角,原称“风水楼”,后称青龙楼,5层19间,(1789)乾隆五十四年被焚。40年后由住持昌乐重修,楼顶易为明台高阁,下部为砖石砌的四棱高台,长12.4米,宽10.4米,留有门道,便于游人登高览胜。后因寺内发生了几次火灾,就取《山海经》中的“山海”二字重新命名,希望能够避火,结果以后还真的没再发生过什么火灾,故名山海楼。

  走出垂花门,我们竖耳细听塔上传来的风铃声,那清澈而富有韵律的声音,好象一首回荡在天宇之间的清净佛曲,为我们送来吉祥的祝福,愿这天籁之声永远回响在您的耳际,带给您和您的全家一生的平安幸福。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