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8 大 中 小 来源:五台山志
主要分布于豆村、五台、东冶、茹村等盆地中,山区低洼部分和边缘山麓部分也有零星分布。主要发育的是第四系中、上更新统,上第三系上新统分布局限,第四系成因类型主要为坡洪积和河湖相。上第三系上新统为浅红色、深红色粘土夹砾岩、泥灰岩薄层,厚度10~30米。第四系中更新统为褐红色亚粘土夹砂砾石层、黄红色亚粘土钙结核层,厚度5~30米;上更新统为灰黄、黄褐色亚砂土、灰黄、灰绿色亚砂土,厚度5~30米;全新统为黄色亚砂土、砂、卵砾石层,厚度10~50米。
1.95亿年~6700万年前,是华北地台的活化期。燕山运动使五台山长期上升,终于形成了“五台隆起”。由于伴随着西北方向的挤压,使上盘地层上推成了飞来峰和推覆体,下盘地层发生了明显弯曲,形成一系列西北向的断层,为后来清水河、小银河的形成拉开了序幕。
后来,挤压力消失,两大断裂带上盘下滑,作为下盘的五台山不断上升,地势更加突兀。这种构造模式,称为“掀斜式构造”,使五台山南坡更加平缓,水系加长,北坡更陡,水系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