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公示公告 > 正文

【五台山管委会】关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台怀镇城乡总体规划公示公告

 时间:2017-12-25       大    中    小      来源: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按照忻州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国土建设局依法委托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台怀镇城乡总体规划》。

  《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台怀镇城乡总体规划》于2017年1月9日经专家评审原则通过。按照住建部《关于城乡规划公开公示的规定》,现将《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台怀镇城乡总体规划》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官网进行公示。

  公示时间为2017年12月26日-2018年1月26日,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于2018年1月25日前将电子邮件发送至邮箱xzwtsjsj@163.com或将书面意见传真至0350-6542454,逾期不再受理。

  联系电话:0350-6542454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2017年12月26日



  1.城乡发展目标与战略

  1.1. 发展定位

  规划台怀镇的城镇发展定位为:五台山文化遗产中心腹地,以佛文化为特色的世界性佛韵小镇。

  1.2. 总体目标

  规划将台怀镇建成全国知名的特色小城镇、美丽宜居示范镇、智慧城镇。

  1.3. 总体发展战略

  以生态为基,按照保护、协调、统筹、发展四大原则对台怀镇实施保护和开发。积极实施区域协调、空间管控、移民搬迁、统筹布局、设施完善和全镇域旅游发展六大发展战略。

  1.4. 规模预测

  规划期内台怀镇村镇和寺庙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7万;旅游人口当量约为2.0万。

  规划按照多规合一、减量规划的原则,合理确定城乡用地规模。规划镇域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347.92公顷,其中:城乡居民点用地70.88公顷,宗教用地89.81公顷,风景旅游及其他设施用地109.94公顷,其他建设用地77.29公顷。

  2. 城乡统筹布局规划

  2.1. 总体结构与布局

  强化镇域“一核、一区、两轴、四片”的总体结构和旅游空间结构。

  一核,即五台山文化景观遗产核心;一区,即杨柏峪旅游服务区;两轴,即沿清水河和景区对外旅游通道(景区南北主干路)形成的镇域南北向发展轴,也是小镇文化遗产景观带;沿大车沟(景区西线)形成镇域东西向发展轴,也是大车沟龙泉寺-南山寺景观带。四片,即旅游核心片区、东台和北台山林田园休闲观光片区、南台山林田园休闲观光片区、石咀—台怀沿线农耕休闲体验片区,是社会经济和风貌具有差异的四大片区。

  2.2. 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规划实施全镇域旅游发展策略,打造集度假+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乡村体验游,精品度假游。

在空间上打造三类旅游片区:分别为文化旅游核心区,规划以打造佛教文化特色旅游街区为切入点,重点引入民宿、明清街、素食一条街、寺庙观光和体验区等旅游项目;石咀—台怀沿线农耕休闲体验区,规划主要引入以金莲花为主体的休闲观光、禅文化体验、民宿、养生度假村、五台特色工艺品制作作坊、素食制作手工作坊等旅游项目,打造以前石佛村为示范的,以金莲花种植、禅文化体验、民宿为主导的五台山休闲观光和佛学文化体验服务中心;打造以白头庵村为示范,以佛珠制作为主导的五台山特色村庄;打造以黄土咀为示范,以素食制作为主导的五台山特色村庄;打造曹四姐沟特色民宿村,打造护银沟高档休闲度假村;东台、北台和南台山林田园休闲观光区,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和品牌宣传,打造驴友和徒步旅行俱乐部定制专区,主要引入山脚家庭牧场、户外徒步体验区、民宿、南台和东台休闲健身步道等项目。


  3. 村镇体系规划

  3.1. 城乡居民点调控规划

规划以自然村为单位,按照疏解型、缩小型和控制型三种类型对城乡居民点进行调控。规划到2025年,疏解型居民点8个,包括营坊、瓦垚、新台怀、后庵、化桥、水草滩、落宝沟、曲足坡;缩小型居民点0个;剩余42个居民点为控制型居民点。规划到2030年,疏解型居民点18个,包括营坊、瓦垚、新台怀、西沟、南坡、日照寺、塔沟、大南庄、柏枝岩、庙沟、楼上、铁瓦殿、下常处、后庵、化桥、水草滩、落宝沟、曲足坡,共计1845人;缩小型居民点21个,包括东庄、金界寺、阳坡道、草地、庙顶庵、旧台怀、新坊、河北、火厂、南岸沟、小车沟、下庄、滩子、黄土咀、护银沟、白头庵、南塔、前石佛、后石佛、曹四姐沟、东台沟,共计3498人;控制型居民点11个,包括垚子村、光明寺村、杨柏峪、白云寺、洞子、大车沟、竹林寺、西湾村、清凉社、苇地坪、宽滩,共计1929人。



  3.2. 城乡居民点搬迁选址

  规划台怀镇疏解出的原住居民优先安排至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确定的洞子沟、宽滩沟、金岗库3处移民安置区或5个聚居型村庄居民点内,也可根据村民意愿,由风景区管委会统一安置。疏解后的用地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绿化。

  3.3. 村镇结构规划

  规划保留的32个农村居民点形成“中心镇区—重点特色村—一般特色村”三个等级结构。具体:(1)规划将17个村庄居民点和1个搬迁安置点纳入中心镇区,即垚子村、光明寺村、东庄、金界寺、旧台怀、新坊、河北、火厂、杨柏峪、南岸沟、洞子、大车沟、小车沟、下庄、竹林寺、清凉社、滩子和洞子沟移民安置区。(2)选择6个村庄作为支撑片区旅游发展的重点特色村。其中,选择前石佛、曹四姐沟、护银沟、黄土咀四个村庄作为支撑台怀-石咀片区发展的重点特色村,选择东台沟、宽滩三个村庄作为支撑北台、东台和南台片区发展的重点特色村。(3)其余9个村庄打造为一般特色村,作为支撑镇域旅游发展的次节点。

  4. 空间管制规划

  规划将镇域空间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三大类。

  禁建区包括镇域范围内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要的生态廊道、重要敏感源。其中:(1)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包括寺庙核心区和五个台顶区域,涵盖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的范围。重点参照《山西省风景名胜区条例》、《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进行管制;(2)基本农田保护区要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进行管制。(3)重要的生态廊道主要包括清水河及支流水域保护区和防洪控制地带。合理确定防洪标准和防洪控制边界,在防洪控制堤以内,禁止各类污染源进入水域,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以净化环境、涵养水源为主。(4)重要的敏感源主要包括省级以上文物古迹10处、水源地(含泉)、地质灾害遗迹点等。文物古迹保护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行管制。水源地应按照《水法》和各城镇规划水源保护规划进行管治。地质灾害遗迹点应根据《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指南》进行保护。

  限建区指包括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以外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基础设施管控区。其中:(1)生态功能保护区即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确定的一般景区、风景培育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做好用地占补平衡,加强用地分类整理等。(2)基础设施管控区指满足区域基础设施如高压线通道设置所必须预留的两侧最小控制距离。划定区域性交通通道“红线”,加强通道绿化,预留110KV供电线路通道。

适建区指主要包括镇区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和宗教设施用地。其中:(1)镇区建设用地即台怀镇镇区。加强规划的执行力度,严格控制用地规模,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台怀镇城镇建设用地不得突破115㎡/人。(2)村庄建设用地指镇区以外的保留的16个村庄居民点。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人均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40㎡范围内。(3)宗教设施用地,根据《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和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进行管控。



  5. 城乡综合交通规划

  5.1. 对外交通规划

  规划继续升级优化旅游北线石砂线、旅游南线大石线、旅游西线台忻线,完善五台山直升机起降场建设工程。

  5.2. 车行交通规划

  规划对镇域范围内现状公路进行优化升级,建设风林寺至吉祥寺的机动车观光路,连通台怀景区与中西台景区的机动车游览体系。建设竹林寺至狮子窝的车型游览路。打通五台景区间的机动车游览体系,同时也加强台内景区与台顶景区的联系。最终在镇域形成两级枝状车行游览道路。即沿清水河支流沟谷地带的路为二级车行路,其他道路为三级车行路。

  规划外来旅游车辆主要截流到金岗库至石咀旅游服务基地,部分截流到杨柏峪管理服务中心。游客进入景区,必须换乘风景区内的旅游公交车、旅游出租车或者步行进行游览;驻台各单位的车辆核发限定数量的通行证。同时,基于景区环境保护的要求,对去往台顶的车辆和人数设置上限,并在旅游车辆和公交车辆选择上,选择轻型无污染的旅游专车。

  规划建设14处独立的社会公共停车场,总面积2.98公顷。

  5.3. 公交交通规划

  规划搬迁杨柏峪处客运站至大车沟西,未来作为长途车和镇区公交转换枢纽。规划将公交停车保养场结合公交首末站来设置,共设置公交首末站一处。规划台怀镇结合风景区设置11条旅游公交线路。

  5.4. 慢行交通规划

  规划根据大朝台传统路经建设5个台顶景区从停车场至台顶的石板路面主步行登山道;建设至清凉寺、南山寺、镇海寺、佛母洞、明月池等重要景点的主步行登山道;建设自殊像寺经三塔寺、寿宁寺、三泉寺至显通寺的次步行游览道;建设下常处至西湾的步行联络路。

  规划沿清水河建设金岗库至杨柏峪的风景区绿道,绿道中设置3.5米宽自行车专用道和1.5米宽旅游步道。

  5.5. 索道交通规划

  规划黛螺顶处索道暂时保留,在钢缆使用到期后不再更新。规划期限内做好佛母洞处索道的维修和保养,另外镇域范围内不再新建索道。



  6.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6.1. 教育设施

  规划在镇域范围内选址建设一处男众学院,近期1-2年内完成前期选址和建设前期工作;保留普寿寺女子佛学院的规模,增强教学实力;保留杨林小学、龙泉小学,在洞子村移民安置点新建一处小学;增加幼儿园数量,镇区内建设三处幼儿园,分别位于杨柏峪、光明寺村和竹林寺村,镇域范围建设三处幼儿园,分别位于黄土咀、石佛村、曹四姐沟。

  6.2. 医疗设施

  规划扩建中心镇医院,规划床位数240张;中心镇区和每个台顶设置多处便民服务点;镇区外围东台沟、黄土咀、石佛村、南塔村、白云寺村分别设置一处卫生室,没有配置卫生室的其他居民点和寺庙重点培训一名村医。

  6.3. 文化体育设施

  规划中心镇区新台怀和瓦垚村原址用地转化为文化设施用地,作为展示五台山文化、进行佛学交流的重要场所;每个行政村建有一个村民理事会和活动中心,配有一定的娱乐康体设施和老年文化活动场所,配套完善文化活动室和小型图书室等。

  6.4. 商贸、金融服务设施

  规划期内保留杨柏峪一处中型菜市场,镇区布置六处农用超市,镇区外围每个居民点鼓励发展一处农家小型便利店,同时增加通信服务点。

  7.镇区性质与规模

  7.1. 镇区性质

  台怀镇区是世界遗产与佛教圣地的重要载体,以资源保护为任务,以佛教文化、旅游服务为导向,是宗教朝圣和科学考察目的地以及特色旅游服务型镇区。

  7.2. 镇区人口规模

  1、近中期(2025年),村镇常住人口共计约9915人,总人口约23900人。

  2、远期(2030年),村镇常住人口共计约9944人,总人口约24500人。

  7.3. 镇区用地规模

  镇区建设用地近中期规模控制在250公顷左右;

  镇区建设用地远期规模控制在240公顷左右。

  7.4. 镇区用地增长边界

  沿清水河沟谷、大车沟沟谷和洞子沟沟谷谷底展开,东至清凉社村,南至镇海寺,西至竹林寺,北至光明寺村,总面积5.4平方公里。

  8. 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8.1. 镇区发展方向

  镇区的用地发展方向为:居住类公共配套设施向外疏解,旅游类公共配套设施向镇区集中;居民点用地减少,生态用地增加,概括为:“减量发展,优化提质”。

  8.2. 镇区空间结构

  镇区形成“一核、两带、一区、多点”的空间结构。“一核”指寺庙核心区,“两带”指清水河景观带和大车沟景观带,“一区”指杨柏峪旅游服务区,“多点”是指多个寺庙和村庄的结合点。

表 镇区远期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2030年)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m²)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人均用地指标(m²/)

备注

大类

中类

小类

R

 

 

居住用地

43.88

18.01

44.13

按村镇常住人口计

R1

 

一类居住用地

18.33

7.52

18.43

按村镇常住人口计

RB

 

居住兼容商业用地

25.55

10.49

25.69

按村镇常住人口计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72.02

29.56

29.40

按总人口计

A0

 

旅游服务设施用地

5.10

2.09

2.08

按总人口计

A1

 

行政办公用地

3.33

1.37

1.36

按总人口计

A2

 

文化设施用地

0.82

0.34

0.33

按总人口计

A22

文化活动用地

0.82

0.34

0.33

按总人口计

A3

 

教育科研用地

0.96

0.39

0.97

按村镇常住人口计

 

A33

中小学用地

0.96

0.39

0.97

按村镇常住人口计

A5

 

医疗卫生用地

0.62

0.25

0.25

按总人口计

A51

医院用地

0.62

0.25

0.25

按总人口计

A6

 

社会福利用地

1.73

0.71

1.74

按村镇常住人口计

A9

 

宗教用地

59.46

24.40

24.27

按总人口计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37.63

15.44

15.36

按总人口计

B1

 

商业用地

32.82

13.47

13.40

按总人口计

B14

旅馆用地

31.57

12.96

12.89

按总人口计

B2

 

商务用地

0.25

0.10

0.10

按总人口计

B21

金融保险用地

0.25

0.10

0.10

按总人口计

B3

 

娱乐康体用地

0.22

0.09

0.09

按总人口计

B32

康体用地

0.22

0.09

0.09

按总人口计

B4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0.50

0.21

0.20

按总人口计

B41

加油加气站用地

0.50

0.21

0.20

按总人口计

B9

 

其他服务设施用地

3.84

1.58

1.57

按总人口计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54.76

22.48

22.35

按总人口计

S1

 

城市道路用地

49.25

20.21

20.10

按总人口计

S3

 

交通枢纽用地

2.89

1.19

1.18

按总人口计

S4

 

交通场站用地

2.62

1.08

1.07

按总人口计

S42

社会停车场用地

2.83

1.16

1.16

按总人口计

U

 

 

公用设施用地

4.76

1.95

1.94

按总人口计

U1

 

供应设施用地

2.24

0.92

0.91

按总人口计

U11

供水用地

1.01

0.41

0.41

按总人口计

U12

供电用地

1.23

0.50

0.50

按总人口计

U2

 

环境设施用地

1.40

0.57

0.57

按总人口计

U21

排水用地

1.11

0.46

0.45

按总人口计

U22

环卫用地

0.29

0.12

0.12

按总人口计

U3

 

安全设施用地

0.85

0.35

0.35

按总人口计

U31

消防用地

0.85

0.35

0.35

按总人口计

U9

 

其他公用设施用地

0.27

0.11

0.11

按总人口计

G

 

 

绿地与广场用地

30.59

12.56

12.49

按总人口计

G1

 

公园绿地

23.89

9.81

9.75

按总人口计

G2

 

防护绿地

5.01

2.06

2.04

按总人口计

G3

 

广场用地

1.69

0.69

0.69

按总人口计

H11

建设用地

243.64

100.00

99.44

按总人口计

注:本表“村镇常住人口”为居民常住人口、管理人口和服务人口之和。

  8.3. 居住用地

  镇区一类居住用地面积为18.33公顷,居住兼容商业用地面积25.55公顷。居住用地和居住兼容商业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18.01%,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44.1平方米(按居民常住人口计算)。镇区以行政村为单位,划分为十个居住社区。

  8.4.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2030年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72.0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9.56%,人均用地面积为29.40平方米。

  8.5.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规划至2030年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为37.6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44%,人均用地指标为15.36平方米/人。

  8.6. 绿地与广场用地

  (1)公园绿地

  规划公园绿地总面积23.89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9.18%,人均用地面积9.75平方米/人。规划寺庙核心区公园、清水河公园两处公园绿地。

  (2)防护绿地

  规划防护绿地总面积5.01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2.06%,人均用地指标为2.04平方米/人。规划沿大石线、台忻线两侧布置10米的防护绿地,沿加油站周边布置10米的防护绿地。

  (3)广场用地

  规划广场用地1.69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0.69%,人均0.69平方米。规划广场用地布置在寺庙前、机场前、社区内部的公共空间。

  9. 镇区专项规划

  9.1. 综合交通规划

  9.1.1 对外交通规划

  在龙泉寺南侧公交总站基础上,建设完善为西线换乘中心,实现对外交通与镇区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

  9.1.2 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镇区道路网结构形成“三向放射、双回路”的主路网体系。三向放射:以现状污水厂位置为中心,向清水河、洞子沟、车沟方向放射形成的主路网系统。双回路:针对清水河、车沟方向,在河流两侧铺设主路,形成两个干路回路系统。

  9.2. 公共服务规划

  9.2.1 教育设施

  规划期内保留杨林小学、龙泉小学,在洞子沟移民安置点新建一处小学,继续增强办学条件和教育实力。

  9.2.2 医疗设施

  规划扩建中心镇医院,规划床位数240张,并满足游客紧急就医的需求。规划镇区设置多处便民服务点。

  9.2.3 文化体育设施

  规划中心镇区新台怀和瓦垚村原址用地转化为文化设施用地,作为展示五台山文化、进行佛学交流的重要场所。

  9.3. 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提出“两心、三带、多廊道”的绿色空间结构。

  “两心”:是指围绕核心寺庙群的绿地公共开敞空间和三条主沟汇聚处的生态开敞空间。

  “三带”:是指沿清水河、车沟、洞子沟的河流两侧形成的滨水生态绿地。

  “多廊道”:是指分隔镇区各功能组团的生态廊道。

  9.4. 镇区景观风貌规划

  规划提出“一核、两带、多廊、多点”的景观结构。一核:核心寺庙群区域;两带:沿清水河和车沟河打造镇区滨河景观带;多廊:多条视线景观廊道;多点:多个寺村结合景观节点。

  9.5. 基础设施规划

  9.5.1 供水规划

  1.规划台怀镇镇区用水总量为0.58万m3/d,台怀镇供水水源由地下水水源和再生水源两部分组成,其中地下水源主要供给居民综合生活用水,道路绿化浇洒用水由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的中水水源提供;台怀镇远期用水统一由自来水供水提供,逐步取缔镇区内寺庙和村庄内自备水源井,保障镇区内居民用水安全。

  2.规划台怀镇地下水源由妙德庵、竹林寺、光明寺、东庄水厂四处水源地提供地下水源,地下水源供水规模为3827m3/d。其中竹林寺、东庄水厂水源地供水量保持现状供水规模,妙德庵、光明寺水源地新增水源井保障远期台怀镇用水需求。

  3.镇区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水源为镇区提供再生水水源,再生水水源提供供水规模1930 m3/d。

  4.规划对现状东庄水厂进行升级改造满足居民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水源由妙德庵水源和东庄水厂水源井提供;规划对现状的光明寺现状取水泵房和高位清水池进行改扩建,满足2000 m3/d的供水规模;规划对现状的竹林寺现状取水泵房和高位清水池进行改扩建,满足500 m3/d的供水规模。

  9.5.2 排水规划

  1.台怀镇镇区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2.现状污水处理厂满足对远期镇区污水进行100%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Ⅰ级A标准。

  3.规划台怀镇暴雨强度公式采用原平市暴雨强度公式,根据镇区地形情况,雨水主干管沿东西向道路铺设,按适当集中,就近排放的原则排放到清水河及其支渠。

  9.5.3 供热规划

  1.规划台怀镇供热热源以燃气小型锅炉房为主,燃气管道达不到的区域由电锅炉采暖提供热源。燃气气源由金岗库西气东输天然气门站气源提供,电锅炉采暖由扩建的台怀镇变电站提供电源。 规划远期严禁燃煤锅炉在镇区使用。

  2.规划燃气锅炉房根据居住区和公建供热规模进行分散式建设,建议公建建筑采用小型燃气锅炉房集中供热,居民住宅采用燃气壁挂炉或者户内小型燃气容积式热水器分户供热。

  3.规划燃气管道达不到的区域由电锅炉进行供热,充分利用谷电10小时的电能,运用蓄能技术将谷电产生热能储备,在其它时段将热能供给用户。

  9.5.4 燃气规划

  1.台怀镇用气量包括居民日常生活用气量、公共建筑用气量、未预见用气量、汽车加气量以及冬季采暖用气量。规划远期居民和汽车天然气用气总量为1678万m3/a,冬季天然气采暖用气量为1592×104m3/a。

  2.规划台怀镇用气气源采用西气东输天然气气源,气源由位于石咀天然气门站提供。利用定襄天然气门站至石咀天然气门站的高压燃气管道储气作为燃气的调峰气源。

  9.5.5 电力规划

  1.规划台怀镇保留现状35kV变电站,同时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共同为镇区提供电源,其电源引至茹村110kV变电站和金岗库110kV变电站。为减少变电站出线回数,规划区设置1座10KV开闭所。

  2.规划台怀镇镇10KV电力线路由现状35kV变电站、新建110KV变电站和开闭所出线,沿镇区道路地埋敷设供给用户,重点用电单位如医院、学校、水厂等宜实行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

  9.5.6 电信规划

  规划台怀镇完善邮政局所,电信支局建设,积极开办邮政电子商务业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投递效果,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用户的用邮需求。规划镇区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通户率达到98%以上。

  9.5.7 环卫规划

  按照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建设一座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卫生垃圾填埋场,满足台怀镇及周边景区垃圾处理需求,规划台怀镇区近期垃圾无害化处理达80%,远期达100%。

  9.5.8 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1.现状位于景区政府旁在建一座五台山消防站,可以满足镇区消防需求,定期对辖区内文物古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并对寺院僧尼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消防给水管道达不到的景点、寺院设置消防水池。

  2.镇区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设防,50年重现期进行校核。

  3.根据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01),台怀镇镇属Ⅶ度设防区。规划从布局和工程技术上采取措施,提高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和居民应变能力。

  9.5.9 环保规划

  1.加强镇域内水源地保护工作,改善水源地周边生态环境。

  2.按规划要求实施燃气锅炉+电锅炉的集中供热系统,并提高天然气的普及率,减少空气污染。

  3.重点加强镇区的绿化建设,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缓解和降低大气污染的程度。规划在景区与居住区之间、公路与居住区之间、河流、冲沟以及城镇外围设置防护林带,减少污染,美化环境。

  9.6. 海绵城镇建设规划

  1.台怀镇海绵城镇建设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镇区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效控制雨水径流,修复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涵养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长期发展和综合协调出发,创新海绵城镇建设模式,建设有国家特色的海绵城镇。

  2.规划到2030年台怀镇镇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将不低于多年平均降雨量70%的雨水就地消纳利用。

  3.规划台怀镇镇区内涝标准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20年一遇的暴雨。发生镇区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降雨时,镇区不能出现内涝灾害。

  9.7. 五线控制划定

  红线控制

  严格保护城市红线范围用地,红线范围内不得建设其他与城市道路功能无关的设施;道路红线两侧建(构)筑物应根据相应规划管理要求设定退让城市红线的距离;对城市红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已有建筑,应当有计划地依法拆除。暂时不能拆除的,只能维持现状或进行不增加面积的加固维护。

  绿线控制

  绿线控制范围主要包括城市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所界定的范围,以及规划区内的生态控制区域。根据《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划定绿地包括:主要包括沿清水河、大车沟干渠、洞子沟干渠两侧滨河绿地和镇区规划公园等。加油加气站周边防护绿地用地边界;道路、水体两侧防护绿地用地边界。

  蓝线控制

  台怀镇城蓝线控制范围主要包括全域范围内清水河及其支流的保护和控制范围。根据《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在城市蓝线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其它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

  黄线控制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城市公共汽车首末站、出租汽车停车场、大型公共停车场;取水工程设施和水处理工程设施等城市供水设施;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理厂、环境卫生车辆停车场、环境质量监测站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城市燃气储配站等城市供燃气设施;区域变电所(站)、市区变电所(站)、高压线走廊等城市供电设施;邮政支局、卫星接收站、微波站、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城市通信设施;消防指挥调度中心、消防站等城市消防设施;防洪堤墙、排洪沟、截洪沟、防洪闸等城市防洪设施;避震疏散场地、气象预警中心等城市抗震防灾设施;其他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根据各专业的规划,确定城市基础设施的用地位置和范围,划定其用地控制界线,并严格按《城市黄线管理办法》中有关要求执行。

  10. 近中期建设规划

  10.1. 近中期镇区建设目标

  贯彻台怀镇镇区发展战略与目标,以“内部控制和优化”为镇区近中期建设方针,理顺对外交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0.2. 近中期建设期限

  近中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16—2025年。

  10.3. 近中期建设规模

  规划确定至2025年镇区总人口约为2.4万人,其中村镇常住人口约为9915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50公顷左右。

  10.4. 近中期建设指引

  1、居住用地

  近中期重点完成新台怀、瓦垚、营坊村搬迁至洞子沟和宽滩沟移民安置点,安置用地建设完善的设施配套。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1)完成风景区管委会区管委会用地置换为旅游服务中心用地。

  (2)文化设施:加快完成新台怀和瓦垚村搬迁至洞子沟。对原址改造为文化设施。

  (3)教育科研:完成新建洞子沟的配套小学。

  (4)医疗卫生:原址扩建台怀镇中心卫生院。

  3、商业服务业设施

  (1)旅馆用地:规划不再新增旅馆用地,逐步搬迁风景区一级保护区内的宾招设施。

  (2)市场用地:规划拆除位于友谊宾馆前和殊像寺前的市场,保留龙华宾馆前广场。殊像寺前市场置换为生态停车场。

  3、绿地

  近中期完成沿清水河两侧的滨水公园的建设,初步形成镇区重要旅游沿线的绿化景观廊道。

  4、综合交通

  启动清水河东循环路路建设,形成镇区“三向放射、双回路”的主路网体系。




    11. 远景发展构想

  11.1. 远景镇区发展目标

  进一步引导居住、管理、商业设施向金岗库服务基地转移,进一步提升镇区的旅游服务职能,提高旅游环境品质,塑造五台山品牌形象,强化五台山世界级佛教旅游目的地。

  11.2. 远景镇区发展规模

  2030年后,镇区控制常住人口不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在220-240公顷。

  11.3. 镇区用地优化

  1、居住用地

  加强居民点管理,进一步强化居民点的传统风貌;引导居民点经营性民宿走高端化民宿路线。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引导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及其人员进一步向金岗库服务区转移,原址用地用作生态恢复。

  2、商业设施用地

  商业设施进一步向金岗库服务区转移,保留商业进行业态优化,打造高端设施配套,提供多样旅游度假服务。

  12. 规划实施的措施和建议

  1、强化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

  2、搭建多规合一服务平台

  3、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4、严格城市用地管理

  5、加强部门协调

  6、统筹安排建设时序

  7、健全监督机制和落实公众参与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