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10 大 中 小 来源:五台山规划国土建设局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游客中心改造工程 |
|||||||||||||||||||||||||||||||||||||||||||||||||||||||||||||||||||||||||||||||||||||||||||||||||||||||||||||||||||||||||||||||||||||||||||||||||||||||||||||
建设单位 |
山西五台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
|||||||||||||||||||||||||||||||||||||||||||||||||||||||||||||||||||||||||||||||||||||||||||||||||||||||||||||||||||||||||||||||||||||||||||||||||||||||||||||
法人代表 |
王补清 |
联系人 |
王补清 |
|||||||||||||||||||||||||||||||||||||||||||||||||||||||||||||||||||||||||||||||||||||||||||||||||||||||||||||||||||||||||||||||||||||||||||||||||||||||||||
通讯地址 |
山西省五台县金岗库乡大甘河村五台山游客中心 |
|||||||||||||||||||||||||||||||||||||||||||||||||||||||||||||||||||||||||||||||||||||||||||||||||||||||||||||||||||||||||||||||||||||||||||||||||||||||||||||
联系电话 |
13835069032 |
传真 |
—— |
邮政编码 |
|
|||||||||||||||||||||||||||||||||||||||||||||||||||||||||||||||||||||||||||||||||||||||||||||||||||||||||||||||||||||||||||||||||||||||||||||||||||||||||
建设地点 |
山西省五台县金岗库乡大甘河村五台山游客中心 |
|||||||||||||||||||||||||||||||||||||||||||||||||||||||||||||||||||||||||||||||||||||||||||||||||||||||||||||||||||||||||||||||||||||||||||||||||||||||||||||
立项审批部门 |
—— |
批准文号 |
—— |
|||||||||||||||||||||||||||||||||||||||||||||||||||||||||||||||||||||||||||||||||||||||||||||||||||||||||||||||||||||||||||||||||||||||||||||||||||||||||||
建设性质 |
改建 |
行业类别 |
N7861 名胜风景区管理 |
|||||||||||||||||||||||||||||||||||||||||||||||||||||||||||||||||||||||||||||||||||||||||||||||||||||||||||||||||||||||||||||||||||||||||||||||||||||||||||
占地面积 (米2) |
120000 |
绿化面积 (米2) |
—— |
|||||||||||||||||||||||||||||||||||||||||||||||||||||||||||||||||||||||||||||||||||||||||||||||||||||||||||||||||||||||||||||||||||||||||||||||||||||||||||
总 投 资 (万元) |
1569.37 |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
51 |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
3.2% |
|||||||||||||||||||||||||||||||||||||||||||||||||||||||||||||||||||||||||||||||||||||||||||||||||||||||||||||||||||||||||||||||||||||||||||||||||||||||||
评价经费 (万元) |
|
预期投产日期 |
|
|||||||||||||||||||||||||||||||||||||||||||||||||||||||||||||||||||||||||||||||||||||||||||||||||||||||||||||||||||||||||||||||||||||||||||||||||||||||||||
工程内容及规模: 1、评价提出的背景及评价任务的由来 五台山游客中心位于五台山新旅游服务基地金岗库乡大甘河村,是新旅游服务基地“一心三区”(游客接待中心、旅游服务接待区、移民商住区和管理服务区)的核心内容之一。2011年5月1日投入运行,主要分为原小估计沟南线收费站、游客中心区域、验票稽查站三个站点和区域。游客中心区域包括停车场、售票和办证服务窗口、检票系统、换乘区、配套服务五个分区。 由于游客中心屋面漏水严重,外墙涂料严重掉皮和褪色、停车场混凝土路面、停车位面包砖损坏严重、旅游服务基地五座建筑外墙涂料严重掉皮和褪色、南线二道稽查站缺少顶棚、交通指挥系统设备不能适应当前车流量大、游客多的复杂交通形式,严重影响五台山整体形象和游客中心的服务能力。故山西五台山文化旅游集团公司对游客中心进行六项工程升级改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以及山西省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应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管理类别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据此,建设单位山西五台山文化旅游集团公司于2017年12月正式委托山西华特森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任务。接受委托后我公司参评人员赴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全面对工程所在区域自然物理环境、自然生物环境等进行了调查和了解,并分析了项目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分析了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有关环境评价技术规范要求,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了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2018年1月3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国土建设局主持召开了本项目技术审查会,会后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进行了补充修改,编制完成《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游客中心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本),现由建设单位报请环保部门审批。 2、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1)产业政策符合性 根据国家发改委第21号令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三十四、旅游业”中第3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类项目,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2)选址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山西省五台山旅游服务基地金岗库乡大甘河村,对原有设施进行维护改造。从工程分析以及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本项目的运行不会增加对周边敏感目标的环境影响。根据分析,项目选址可行。 3、“三线一单”分析 根据《关于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强化“三线一单”的约束作用,建立“三挂钩”机制,“三管齐下”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三线一单”即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本项目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本项目属于鼓励类项目。因此,项目不属于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本项目位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在原有设施基础上进行改造,符合“三线一单”要求。 3 建设项目概况 3.1 建设单位、建设性质 (1)项目名称: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游客中心改造工程 (2)建设单位:山西五台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3)建设性质:改建 (4)建设周期:计划周期7月,具体施工进度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尽量避开游客高峰期。 3.2 建设地点 本项目位于金岗库乡大甘河村,地处北纬38°54′13.75′′,东经113°38′34.6′′。 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3.3 工程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工程总投资为1569.37万元,资金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3.4 项目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包括游客中心屋顶防水工程、游客中心外墙粉刷工程、游客中心停车场四个区域的建设、旅游服务基地五座建筑外墙粉刷工程、南线二道稽查站顶棚建设工程、交通指挥系统建设工程。 主要工程内容一览表见表1。 表1 主要工程内容一览表
3.5 工程占地情况 本项目对原有停车场、设施进行改造建设,不新增占地,不涉及征地、拆迁等工程。 项目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营地、材料堆场占地。临时占地利用停车场现有场地进行布置,不新增占地。 3.6 项目主体工程概况 (1)游客中心屋顶防水工程 防水层选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工程量2393.2m2。 规格:幅宽1米、长度10米、厚度4毫米; 胎基:聚氨酯毡; 上表面隔离材料:聚乙烯膜; 下表面隔离材料:聚乙烯膜。 (2)游客中心外墙粉刷工程 外墙粉刷方式:搭设双排脚手进行施工; 外墙乳胶漆(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工程量4883.1m2。 项目建筑外墙粉刷涂料应选择满足“山西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2017年专项治理方案”(晋气防办[2017]32号)要求的环保型涂料,且与周边自然和文化景观风貌相协调。 (3)游客中心停车场工程 根据现场勘查和项目建设单位的介绍,原有面包砖和混凝土路面的基底均为河卵石地基,属于不冻土,无须对冰冻线以上全部进行地基处理,只对扰动层进行地基处理。 改建后,停车场C区和D区停车位铺设植草砖面积为9339.8m2,改造后游客中心绿化率为35%,使游客中心绿化面积和指标得到升级,改善旅游接待环境。停车场停车位数量与原有工程保持一致,不新增。 铺设面包砖(植草砖)工程:
混凝土路面: a、拆除原有植草砖、挖除400mm原有基层; b、路基整形碾压,压实系数>0.98; c、200mm厚水泥碎石稳定层; d、200mm厚C25混凝土面层。 工程量统计: A区:铺设面包砖,面积:8481.40m2 混凝土路面,面积:3403m2 B区:铺设面包砖,面积:18052.9m2 混凝土路面,面积:1550m2 C区:铺设面包砖,面积:5325.4m2 混凝土路面,面积:7325m2 路牙石安装:870m,规格:1000*100*300mm D区:铺设面包砖,面积:4014.4m2 混凝土路面,面积:7103.6m2 石头护坡:205m3 (4)旅游服务基地五座建筑外墙粉刷工程 外墙粉刷方式:搭设双排脚手进行施工; 外墙乳胶漆(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工程量5881.6m2。 其中:特色农户:162.1m2; 物流中心:329m2; 艺萃天下:1761.3m2; 又见五台山宿舍:1897.5m2; 美食天地:1583.7m2。 项目建筑外墙粉刷涂料应选择满足“山西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2017年专项治理方案”(晋气防办[2017]32号)要求的环保型涂料,且与周边自然和文化景观风貌相协调。 (5)南线二道稽查站顶棚建设工程 采用钢结构,仿木结构形式,歇山顶屋顶的形式,通过艺术彩绘,达到风景区政府和项目单位的要求。 (6)交通指挥系统 逆行设备4套,违停抓拍4套、标识标牌50块、标线1000m2,液晶显示屏4块。 3.8 主要建设材料来源及施工条件 工程主要建筑材料水泥稳定碎石、C25混凝土采取商品混凝土形式,全部以商品成品直接外购,不在本地拌和。其他如面包砖、植草砖、乳胶漆、钢材、少量砂石料等也全部以外购形式。建设单位应与材料供应商签订正式供料合同,并保证材料生产商的合法性,严禁与未通过环保审批的单位签订供料合同。原料用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土石方工程:本项目挖方产生的建筑垃圾破碎后直接用于填方,不需外购。 表2 停车场路基工程土石方平衡表
工程用水、电:项目用水用电依托原有的供水、排水、供电系统,不对其进行改造。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五台山游客中心位于五台山新旅游服务基地金岗库乡大甘河村,是新旅游服务基地“一心三区”(游客接待中心、旅游服务接待区、移民商住区和管理服务区)的核心内容之一。项目于2010年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11年5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原有工程供电、供水、排水等配套设施齐全,游客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由于运行时间较长,原有工程存在以下问题:原有游客中心屋面漏水严重,外墙涂料严重掉皮和褪色、停车场混凝土路面、停车位面包砖损坏严重、旅游服务基地五座建筑外墙涂料严重掉皮和褪色、南线二道稽查站缺少顶棚、交通指挥系统设备不能适应当前车流量大、游客多的复杂交通形式,严重影响五台山整体形象和游客中心的服务能力。 本次工程主要是对上述问题进行改造,不存在其他原有环境污染问题。
|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地处忻州市五台县北部,繁峙县南部,地理坐标在北纬38°50′~39°05′、东经113°29′~113°44′之间,向称“环基五百里”。五台山,以其佛教圣地的历史地位,深邃的佛教文化传承,丰富的建筑文物遗存,雄浑绚丽的自然风光,优雅怡人的清凉环境,以及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抗日革命根据地等,于1982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4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本项目位于金岗库乡大甘河村,地处北纬38°54′13.75′′,东经113°38′34.6′′。 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2地形、地貌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位于五台县境北部,地理位置约在东经113°20′~113°26′,北纬38°25′~38°19′之间。北自碧云寺,南到滩子村居士林,西起大东沟,东至观音洞,面积约10km2,是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中心。核心区三面环山,清水河纵贯南北并与大车沟形成“丫”形,北高南低,山势险峻,坡陡沟深,沟底与周围山体相对高差约在百米以上。 本项目地势较为平坦。 本区以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为主,其次为古生界地层,小盆地和河谷区广泛堆积新生代第四系堆积。 3 水文地质 ①地表水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的河流主要是清水河,水量充沛,水质较好。据观测杨柏峪断面清水流量为26784m3/d,百年一遇洪峰流量2800m3/s。 地层由太古界的片麻岩和少量元古界石英岩及前震旦纪花岗岩组成,由于大部分地层为不透水层,加以降雨量也较大,故而在水文地质条件上表现为浅层水较多,其中主要是风化裂隙水和第四系浅层潜水。从地表上看来,从山顶到山谷几乎山山有水。据收集到的资料分析,一般来说水质较好,且水量都能满足要求。 项目所在地区内的地表水为清水河,位于本项目西侧约50m。 ②地下水 根据含水介质和水动力特征,将五台县划分七个含水岩组。其命名内容包括地层时代、岩性和水力特性,它们是: 太古界五台群片麻岩裂隙含水岩组; 元古界豆村群石英岩、千枚岩、白云岩裂隙含水岩组; 元古界东冶群白云岩为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元古界郭家寨群石英岩类砾岩裂隙含水岩组; 上元古界长城系石英岩裂隙含水岩组; 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砂砾、卵石孔隙含水岩组。 五台山主要为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砂砾石,卵石孔隙含水岩组本区河谷地带和盆地内都堆积厚度不等的松散物质,其中砂砾石层为良好的蓄水构造,不断接受地表水(或渗入地下)或山区地下水的补给,由于补给源较充足,一般地下水较丰富。如五台山区清水河上游的一级阶地上的水井,深度只二、三十米,含水层为近代堆积的卵砾石,水位埋藏浅,单井流量都在1000m3/d以上。 ③泉域分布 坪上泉出露于五台县南部约30km的滹沱河、清水河会合口上下游河谷中,是以散泉群形式出流的岩溶水排泄带。据1994年调查,滹沱河甲子湾村以南、清水河胡家庄以西至戎家庄村东的泉域边界内,有大小泉点221个,构成4个泉组;其中滹沱河区有甲子湾、水泉湾、段家庄3个泉组;清水河区为李家庄泉组(含胡家庄、耿家会、李家庄、坪上散泉群)。此外,在泉域西南端水头沟有孤立出流的大湾泉,它们组成坪上泉。滹沱河在含水系统内三次切穿区域岩溶含水层底板,故坪上泉属侵蚀、接触、溢流全排型泉。 泉水多年平均总流量为4.140m3/s(1967-1992),各泉组流量据1994年观测资料,水泉湾泉组0.75 m3/s,段家庄泉组0.66 m3/s,李家庄泉组0.94 m3/s,大湾泉0.20 m3/s,甲子湾泉0.12 m3/s。水泉湾、段家庄、李家庄泉组是坪上泉主体。泉水出露标高:甲子湾泉组710.9~713.3m,水泉湾组639.9~399.7m,段家庄泉组678.8~672.8m,李家庄泉组699~659.4m,大湾泉700m。泉水出露地层除水泉湾组为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外,其余均为寒武系上统或中统。 泉域地处山西省中东部的五台山区及系舟山区的北端,属中山地形,间夹山间盆地(茹村、五台、豆村盆地)和河流谷地,地形高程一般1000~3000m,相对切割深度500~1000m,总地形是北高南低,北部最高峰北台顶3058m,南庄附近滹沱河谷最低590m。 泉域内主要河流有滹沱河及其支流清水河,属海河水系。滹沱河自北而南穿过本区为过境河流,区内河长38km,多年平均径流量14.87 m3/s(南庄站)。清水河发源于五台山中台,在坪上村汇入滹沱河,据南坡站资料,多年平均径流量3.78 m3/s。其在岩溶区流长50km,因清水漏失,胡家庄以上大部分为干谷,以下因泉水出流始有清水。 泉域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高寒微湿。降水量受地形影响变化大,山区迎风坡大,盆地河谷区小,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537、463mm。 泉域内出露地层有:①太古界、元古界深、浅变质岩,广泛分布于泉域北、东及东南部,是岩溶含水系统基底及补给岩溶水的地表水产流区;②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分布于五台山南部及系周山区,组成轴向北东的复式向斜构造,构成坪上泉岩溶含水系统;③上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碎屑岩,零星覆盖在奥陶系之上,使之成为埋藏型岩溶区;④新生界上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岩,覆盖于各时代之上,在碳酸盐岩之上都形成覆盖型岩溶区。 岩溶水含水岩组主要是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及寒武系上、中统,以寒武系最普遍。其中以下马家沟组及寒武系上统最强,中统次之。 岩溶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在灰岩裸露区的入渗,其次是清水河干、支流地表水的渗漏。地下水主要自东北、东、南方向向排泄区汇流,因河流侵蚀而成泉排泄。 泉域范围: 南、东、北部边界及西北部边界:为清水河流域的地表分水岭。南起五台县陈家庄村南分水岭、向东北经雷公顶-老虎头-南坨-长城岭-东台顶-北台顶-中台顶-香峪尖-凡支山-大柏山-娘娘垴,折向南沿小银河与滹沱河分水岭到黄土坡村的南山。 西部边界:由黄土坡村南山向西经南湾村、青山底至藏弧台村的系周山麓,以寒武系下统与中统的地层线为界。 西南部边界:由藏弧台村南的系周山北麓,沿黑小尖山-将军山-白玉沟南山的地表分水岭再绕以南庄-戎家庄以东滹沱河两岸山坡至陈家庄南地表分水岭。 由上述边界确定泉域面积3.35km2,由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组成的含水系统面积855 km2,其中可溶岩裸露区面积750 km2,覆盖埋藏区105 km2。泉域以清水河流域为主体,行政区划上主要属忻州地区五台县,少部分为定襄县。 重点保护区范围 清水河、滹沱河河谷泉水集中出露带:其范围为滹沱河南湾村、清水河胡家庄以下至滹沱河戎家庄以东泉域边界的两河河谷地带,面积约8.0 km2。 本项目所在地位于坪上泉域范围内,但不在重点保护区,距离重点保护区40km。 本项目所在地与坪上泉域位置关系图见附图4。 5 气候 根据五台山气象站历年纪录,年平均气温为-3.7℃,高山区比低山区温度低,随海拔标高每升高100m,温度下降0.3~0.6℃,一月气温最冷,平均-17.3℃左右,七月最热,平均19.9℃左右。历年极端最低气温-39.5℃,最高气温19.9℃。冰冻深度平均为10.9m。区内降水量受地形地貌的控制而出现差异性,虽海拔标高增高降水量增大,全年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全年平均降水量500mm,最大降水量750mm/年,最小降水量350mm/年。无霜期初始与5月,终止于11月,无霜期150天。冻结期始于11月上旬,解冻期为4月中旬,最大冻土深度145cm。项目区内风速较大,年平均风速2.1m/s,最大风速24.5m/s。 项目区总体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秋季凉爽宜人,夏季炎热多雨,春季风沙肆虐,春寒频繁。 6 自然植被 根据《中国植被》等有关资料分析,五台山植被从山基到山顶可分为4个带: ①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自山基至海拔1800米。由于原始森林植被受到破坏,出现了次生的灌草丛,并演变成为现状的草原及农垦地带。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主要有喜暖的白羊草、老芝麦、黄贝草地、长芝草、蓬子菜、地榆、石竹、山丹丹、桔梗、金丝桃、直立黄芪等,是五台山草地面积最大的一个类型。乔木树种有少量杨和桦,罐森有醋柳、绣线菊、虎榛子、山刺玫等。 ②山地温寒针叶林带:分布在海拔1500~2600米。植物组成南北坡略有差异,阴坡处和半阴坡处以白杆和青杆组成的云杉林为主,其间混生臭冷杉和松属植物;阳坡和半阳坡处为华北落叶松、林木茂密。林冠郁闭度大。南坡下部为人工云杉林和华北落叶松林,以及针叶林破坏后出现的次生杨、桦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③亚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在海拔2400~2900米,由于适应高山环境,植物变得矮小蛰伏,灌丛种类稀少,主要为金腊梅和鬼见愁。草甸植被为主要部分,由多种中生的杂草类组成,主要种类有唐松草、山大烟、蒿、火绒草、雪白委陵草、铃铃香、青兰、地榆等。 ④高山草甸带:分布于台顶海拔2700米以上的地带,由于高山气温低、降水量高、风力大、紫外线照射强,致使植物正常生长受到抑制。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植物呈垫状伏地喜湿矮生类型,主要类有珠牙蓼、爪虎耳草、山大烟、高山蒿草、石竹、鬼见愁等。 五台山地区植物种类,据有关调查资料统计,有99科,354属,595种。其中草本植物483中,占总数的81.2%;乔灌木112种,占总数的18.8%。在这些种类中,最多的是菊科,达68种,其次是豆科、蔷薇科、乔木科、毛茛科、唇形科、莎草科、蓼科、伞形科、百合科、十字花科、石竹科、玄参科、虎耳草科等。五台山地处温带阔叶林区和温带草原区的边缘,依中国植被区划,五台山属温带阔叶林区域。 本项目所在区域内,现有植物主要为草本,以狗尾草、砂蓬、蒿类为主。 7 动物资源 五台山自然植被良好,山高林密,花草繁茂、树木蓊郁,所栖息的动物种类相当丰富。 据统计,五台山地区现有兽类40余种,属6目,19科。主要有狼、狐狸、豹猫、野猪、狍子、猴子、青羊、石豹、艾虎、刺猬、野兔、黄鼠、小家鼠等。 五台山地区还有丰富的鸟类资源,共有鸟类140余种,属16目,36科。其中黄斑尾鸡、栗尾鸡、胸田鸡、凤头麦鸡、赭红尾鸲、白项溪鸲、黑眉苇莺、棕肩尾莺、黑尾蜡嘴雀等9种鸟类为山西省所罕见。另外还有褐马鸡、啄木鸟、寒鸦、云雀、百灵、金雕等珍禽,极具观赏价值。 五台山地区昆虫种类繁多,据统计有1000多种,蝴蝶的种类也较多,且有珍惜品种。另外还有两栖类的青蛙、蟾蜍、爬行类的蜥蜴、乌蛇、白蛇、草蛇等。 本项目所在区内目前的动物仅为常见种。主要兽类物种有藏兔鼠、草兔、中华鼠等,常见的鸟类主要有石鸡、风头百灵、黄眉柳莺、褐头山雀、煤山雀、绿啄木鸟、大斑啄木鸟、岩鸽等。无濒危珍惜野生动物。 8 土壤 五台县土壤可分为山地栗钙土、山地棕壤、山地淋溶褐土、山地褐土、淡褐土、淡褐土性土、草甸褐土7个亚类。 本项目所在区域内主要土壤为山地栗钙土与山地棕壤土。 9 地震 沿线所经区域地质构造简单,地震基本烈度划分为VII度,经调查文献资料,未发生或强烈地震,也未发现不良地质存在,属于地质构造稳定区。根据《山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山西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该路段区域内地震动峰加速0.15g。 10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1)规划范围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由台怀片区、佛光寺片区、界线外12处独立景点等组成,面积总计607.43平方公里;其中台怀片区面积592.88平方公里,佛光寺片区面积14.44平方公里,界线外12处独立景点面积共计0.11平方公里。 核心景区由台怀核心景区和佛光寺核心景区组成,面积184.15平方公里。其中台怀核心景区面积179.46平方公里,佛光寺核心景区面积4.69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6年-2035年,规划近期2016年~2020年。 (3)资源分级保护 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特级保护区)、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等四个层次,实施分级控制保护,并对生态保护区(特级保护区)一、二级保护区实施重点保护控制。 ①生态保护区(特级保护区—禁止游人进入范围) 生态保护区(特级保护区)总面积为61.17平方公里,是风景区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或其他保存价值的生物种群及其环境,除了可以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性设施外,应禁止游人进入,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严禁机动车交通及其设施进入。 ② 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严格禁止建设范围) 一级保护区总面积为176.28平方公里。五台山文化景观遗产应重点保护五台山人文与自然、物质与非物质完美共生的整体性关系;佛光寺、菩萨顶、显通寺、塔院寺、碧山寺、罗睺寺、殊像寺、南山寺、龙泉寺、金阁寺等10处重要遗产寺庙(特级景点),应严格按照世界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进行保护。 一级保护区只宜开展观光游览、生态旅游活动,严格控制游客容量;严禁建设与风景保护和游赏观光无关的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逐步迁出;严格控制外来机动车辆进入保护区,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机动交通管制措施;区内文化资源严格按照文物古迹专项保护执行;区内地质珍迹资源严格按照地质遗迹专项保护执行;科学评定5个台顶现状建设的环境影响和视觉影响,对不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和视觉影响评价的现状建设应逐步拆除,恢复原貌,5个台顶原则上不再新增建筑物或构筑物;严格禁止区内宗教寺庙内外的私搭乱建、历史寺庙的违规乱建、居民社区的违法违章建设;尽快制定出台《五台山管理条例》,区内居民点调控、土地利用、环境综合治理均应符合五台山文化景观世界遗产的保护要求,即山、林、寺、田、佛、僧、众完美共生的整体性关系。 ③ 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 二级保护区总面积为361.64平方公里。严格禁止开山采石、破坏地质遗迹和地形地貌的活动。区内现状分布的15家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全部关闭。原矿山范围自然环境遭受破坏区域,通过科学可行的工程治理措施、生态治理措施等进行生态修复;加强区内五台山特有物种和珍稀物种的普查调研,编制植被保护培育专项规划;加强区内山林植被、溪流水体的景观保护,清水河、南梁沟等重要河流、溪涧、泉瀑等严格控制污染,控制人工改造,清水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III类水质标准;加强区内道路景观控制和道路交通管理,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机动交通管制措施;加强区内人工设施建设控制,除必要的游览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外,严格限制其他类型的开发和建设;加强区内新增人文景点建设控制,有序增加并进行规模与景观控制,严格履行法定审批程序;控制并减少区内居民点,并对现有违法违章建设制定相应的改造措施和拆除计划。 ④ 三级保护区(限制建设范围) 三级保护区总面积为8.34平方公里。游览服务设施、基础工程设施、居民点等各项建设项目必须严格履行风景区和城乡规划建设的审批程序,严格控制建设范围、规模和建筑风貌,并与周边自然和文化景观风貌相协调。 本项目位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根据总体规划,项目用地为游览服务区,项目建设符合五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本项目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相对位置见附图5。 11 五台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五台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境内。于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台山拥有独特而完整的地球早期地质构造、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遗址、新生代夷平面及冰缘地貌,完整记录了地球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地质演化历史,具有世界性地质构造和年代地层划界意义和对比价值,是开展全球性地壳演化、古环境、生物演化对比研究的典型例证。 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分为核心区和缓冲区,总面积60727 hm2。核心区由台怀核心区和佛光寺核心区2部分组成,总面积18415 hm2。台怀核心区指由台怀镇寺庙群及五个台顶构成的区域,西南以山脊西南侧2000~2100m海拔高度为界;北部以山脊线北侧2400~2600m海拔高度为界,并结合部分公路线设定范围;东北部以石大公路西边缘为界;东南部以黛螺顶所在主山脉山脊线为界。佛光寺核心区指由佛光寺及其北部地质剖面构成的区域,其西部、北部以山脊线两侧1400~1500m海拔高度为界;东部、南部以山脊两侧1300~1500m海拔高度为界。 缓冲区范围由2部分构成:台怀核心区的缓冲区和佛光寺核心区的缓冲区。台怀核心区的缓冲区即为上述核心区以外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面积为41337 hm2。风景名胜区界线以乡镇界和村界为准,以便于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宽滩乡的大东沟村、东山乡的射香村(部分)、正沟村(部分),伯强乡的化塔村、沟南村和狮子坪村等村庄北界为风景名胜区的北界;庄旺乡的老汉坪村、古花岩村,金岗库乡的南梁村,石咀乡的铜西沟村、蒿地堂村、后坪村、前坪村、射虎川村等村庄东界为风景名胜区东界;石咀乡的新路口村、西沟村,金岗库乡的安家沟村、麻地沟村、小插箭村,台怀镇的石佛村,刘定寺乡的窑坡村、小草坪村、大坪村等村庄南界为风景名胜区南界;刘定寺乡的阎家岭村、堾坪村,柳院乡的东瓦厂、香峪村,茶铺乡的大明烟村、化桥村、庄子村、兴胜村,宽滩乡的龙宿沟村、马家峪村、二茄兰村、麻黄沟村、大东沟村等村庄西界为风景名胜区西界。 佛光寺核心区的缓冲区指佛光寺核心区以外150~1500m的范围,以道路和自然地形的等高线、山脊为界,面积975 hm2。 本项目位于五台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台怀核心区的缓冲区,距离中心区域10.9km。 12 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 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是2005年批准建立的国家地质公园。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西省境忻州市五台县境内,分为2个园区7个景区,五台园区总面积417km2,包括北台景区、东台景区、台怀景区、中西台景区、南台景区、金岗库景区;灵境景区总面积49km2,包括灵境1个景区。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466km2。 根据《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指南》的保护规定,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分为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四个级别。 特技保护(区)游人不得进入、区内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一级保护(区)内可以安置步行游赏道路和相关设施,严禁建设与景点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机动车辆不得进入。二级保护(区)可以安排少量旅宿设施,但必须限制与公园游赏无关的建设,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三级保护(区)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应与环境相协调。 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共划分一级保护区2处,二级保护区8处,共10处。一级保护区为东台绿岩剖面地质遗迹保护区、金岗库豆村亚群剖面地质遗迹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为北台顶地质遗迹保护区、东台顶地质遗迹保护区、中西台顶地质遗迹保护区、南台顶地质遗迹保护区、南梁沟地质遗迹保护区、灵境浮沱群剖面地质遗迹保护区、台怀浮沱群剖面地质遗迹保护区、台怀五台群剖面地质遗迹保护区。 根据《山西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给出的各保护区坐标,本项目大插箭沟水井及泵站位于金岗库豆村亚群剖面地质遗迹一级保护区;妙德庵截潜流、东庄水厂位于台怀五台群剖面地质遗迹二级保护区;南梁沟水厂位于南梁沟地质遗迹二级保护区。 本项目为游客中心改造项目,不涉及《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指南》中禁止从事的活动,满足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保护的相关要求。 根据《山西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忻州市人民政府,2012年11月》,本项目位于金岗库景区,项目与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位置关系见附图6。 13 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的台怀镇。于1992年被列入国家森林公园。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9′~113°41′,北纬38°53′~39°05′。北起北台叶斗峰,西至西台挂月峰与繁峙县为邻,南到南台锦绣峰、前石峰的拐沟和灵境、刘定寺、金岗库三乡相交,东临河北省与阜平县接壤。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16km,总面积19137.7ha。 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分为六个区,两个亚区,分别为Ⅰ三台亚高山森林草原区(含三台亚高山草甸区和三台森林草原区两个亚区)、Ⅱ台怀白塔庙群区、Ⅲ九龙岗田园风光区、Ⅳ怀南生活服务区、Ⅴ南台天然花卉区、Ⅵ清水河上游森林景区。 根据《山西省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山西省林业勘测设计院,1994年3月),本项目不在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距离其边界约1.0km,项目与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置关系见附图7。
|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为了了解评价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本次评价利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污水处理厂例行监测点2015年4月1日~30日的环境空气例行监测数据。采用连续监测方式,监测对象为空气中的PM10、SO2、NO2。 表3 现状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mg/Nm3)
由上表可知,五台山风景区例行监测点位——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污水处理厂监测点PM10、SO2、NO2浓度均未出现超标,说明该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2地表水环境 本次评价收集引用《五台山风景区天然气城镇管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监测数据,其中山咀上游500m处断面距离本项目约6km。 表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mg/L)
由表可知该区域地表水质均出现不同程度超标。 3地下水环境 本次评价引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供水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2016年3月29日对阳坡道村进行的监测数据。 表5 阳坡道村地下水现状监测各污染物浓度 (单位:mg/L)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良好,各监测项目均满足标准,未超标。 4声环境现状 经现场踏勘调查,本项目周边无工业企业,周边声环境简单,声环境现状良好。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关于环境敏感因素的界定原则,本项目为游客中心的改造工程,主要保护目标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具体保护目标见表6。该项目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位置关系见附图。 表6 项目区环境保护对象一览表
保护级别 (1)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095—2012)一类区一级标准。 (2)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径流为清水河,属于源头——门限石段,水环境功能为重要源头水保护,应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类标准。 (3)地下水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 (4)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
|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1)环境空气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详见表7; 表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 单位:ug/Nm3
(2)地表水 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水质标准,标准值见表8; 表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
(3)地下水 本项目所处区域地下水主要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工农业用水,属Ⅲ类功能区,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见表9; 表9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
注:pH无量纲,细菌总数单位为:个/ml,总大肠菌群数单位为:个/L,其余为mg/l。 (4)声环境 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其标准限值见表10; 表10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单位:dB(A)
|
||||||||||||||||||||||||||||||||||||||||||||||||||||||||||||||||||||||||||||||||
污染物排放标准
|
(1)噪声排放标准 施工期建筑施工场地污染物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其标准限值详见表11。 表1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单位:dB(A)
建成后项目场址边界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1类标准,详见表12。 表12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 类标准
|
||||||||||||||||||||||||||||||||||||||||||||||||||||||||||||||||||||||||||||||||
总量控制指标 |
本项目为游客中心改造工程,不涉及污染物总量控制问题
|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
(1)游客中心屋顶防水工程做法 ①采用人工清除全部原防水层,清除时尽量不损坏保护层,清除的垃圾集中堆放,统一处理; ②检查找平层的破损情况和保温层的含水情况。若找平层破损严重、保温层含水较高时,应揭开找平层,并晒干保温层或重做保温层、找平层。若找平层破损较小,则对找平层破损部位用水泥砂浆进行修整。 ③防水层:铺设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4mm,热熔满铺),以“先难后易”的原则,先做阴阳角、排水口、排风管等,然后在做大面积铺设,在大面积铺设时,应按顺水方向先铺设低处,后铺设高处,南北方向平铺。 ④隔离层:0.4聚乙烯膜一层。 ⑤20mm厚M5水泥砂浆保护层。 (2)游客中心外墙粉刷工程 清理基层——填补缝隙局部刮腻子磨平——涂饰地层涂料——涂饰中间层涂料——滚压——第一遍面层涂料——第二遍面层涂料 基层处理:腻子主要是填补墙面的凹陷、气孔、砂孔和其他缺陷,即局部找平,最终达到平整度的要求。 底层涂料:刷涂、辊涂、喷涂均可,使用前应充分搅拌均匀。一般墙体只需均匀涂刷一遍即可,涂膜厚度30微米,按涂布率要求施工,不宜涂刷面积过大。底漆干透后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喷涂中层涂料:喷涂中间层涂料时,应控制涂料的粘度,并根据凹凸程度不同要求选用喷枪嘴口径及喷枪工作压力,喷射距离宜控制在40-60cm,喷枪运行中喷嘴中心垂直于墙面,喷枪应沿被涂墙面平行移动,运行速度保持一致,连续作业。凸部厚度3mm——4mm。 滚压:压平型的中间层,应在中间层涂料喷涂表面干后,用塑料辊筒沾200#汽油将隆起的部分表面压平。 面层涂料:刷涂、辊涂、喷涂均可,使用前应充分搅拌均匀。稀释量:为方便施工,可用10—20%的清水稀释。漆膜厚度:干膜30微米/遍。重涂时间:最小2小时,最大不限。 (3)停车场
|
主要污染工序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 (1)大气污染 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大气污染为土石方挖掘、物料运输、装卸、堆放产生的扬尘;车辆运输和施工机械产生的尾气;外墙粉刷挥发的有机气体。 (2)废水 施工期施工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 (3)噪声污染 施工期的主要噪声源是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噪声,施工机械设备主要包括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挖掘机、平地机、摊铺机等。其噪声源值在84-90dB之间。 (4)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弃土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5)生态环境影响 施工期由于场地平整、开挖土方等会造成地表裸露,在雨季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工序 (1)大气污染 本项目在运营期间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机动车行驶排放的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 (2)噪声 停车场改造完成后,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其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鸣笛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车辆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磨擦等也会产生噪声。噪声声级约为65~70dB(A)。 (3)生态环境 本项目所占土地均为原有设施占地,不新增用地,项目建成后,所在区域绿化面积得到提高,改善周围生态环境。
|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 容 类型 |
排放源 编号 |
污染物 名称 |
处理前产生浓度 及产生量(单位) |
排放浓度及排 放量(单位) |
大 气 污 染 物 |
施工机械及车辆尾气 |
尾气 |
少量 |
少量 |
外墙粉刷 |
有机气体 |
少量 |
少量 |
|
运营期交通车辆 |
汽车尾气 |
无组织排放 |
无组织排放 |
|
水 污 染 物 |
施工废水 |
SS等 |
施工期设备冲洗水产生量很少,污染物主要为SS等,经收集沉淀后用于工地洒水抑尘 |
|
固 体 废 弃 物 |
施工工地 |
生活垃圾 |
1.26t |
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
噪 声 |
施工期挖掘机、摊铺机等 |
噪声 |
84-90dB(A) |
影响较小 |
运营期交通噪声 |
噪声 |
65-70dB(A) |
65-70dB(A) |
|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施工期,施工期由于场地平整、开挖土方等会造成地表裸露,在雨季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建设单位在施工期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减少其影响。 运营期随着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人工绿化的加强,排水设施的完善都会使水土保持功能加强,从而使沿线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扬尘 施工产生的扬尘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阶段。按扬尘的起因可分为风力扬尘和动力扬尘,其中风力扬尘是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如黄沙、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因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扬尘;动力扬尘主要是在建材的装卸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施工期扬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由于施工的需要,一些建材需要露天堆放;一些施工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挖、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 按照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建筑施工扬尘排污费核定征收工作的通知》(晋环发[2010]136号)中建筑工地扬尘排放量核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建筑工程扬尘: W=WB+WK WB =A*B*T WK =A*(P11+P12+P13+P14+P15+P2)*T 式中:W——建筑工地扬尘排放量,t; WB ——基本排放量,t; WK ——可控排放量,t; A——建筑面积,(市政工地按施工面积),5.5万m2; B——基本排放量排放系数,取 5.04t/万m2.月; P11、P12、P13、P14、P15——各项控制扬尘措施所对应的一次扬尘可控制排放量排污系数,t/万m2.月。在措施未达标时,各项排污系数分别取0.71、0.47、0.47、0.25、0.3。 P2——控制运输车辆扬尘所对应二次扬尘可控制排放量系数,t/万m2.月;在措施未达标时,各项排污系数为3.1,措施达标后,运输产生的扬尘为1.55; T——施工期,月,本工程取7个月; 经计算,未采取措施之前,扬尘产生量为278.74t,采取措施达标后扬尘排放量为194.04t。 根据资料,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为2.7m/s,建筑工地内TSP浓度为其上风向对照点的2-2.5倍,建筑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150m,影响范围内TSP浓度平均值可达0.49mg/m3,当有围栏时,同等条件下其影响距离可缩短40%;当风速大于5m/s,施工现场及其下风向部分区域的TSP浓度将超过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而且随着风速的增加,施工扬尘产生的污染程度和超标范围也将随之增强和扩大。 表13为施工场地洒水抑尘试验结果。经试验表明: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70%左右,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距离可缩小到20~50m范围,因此本工程可通过该方式来减缓施工扬尘。 表13 施工场地洒水抑尘实验结果
同时,为了减轻扬尘污染,根据《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忻州市加强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忻政办发〔2013〕9号)及其他相关文件的要求,环评要求建设单位从以下几方面控制扬尘: ①边界围挡:围挡高度不低于1.8m,围挡下方设置不低于20cm高的防溢座以防止粉尘流失;围挡必须是由金属、混凝土、塑料等硬质材料制作;任意两块围挡以及围挡与防溢座的拼接处都不能有大于0.5cm的缝隙,围挡不得有明显破损的漏洞。 ②道路硬化与管理:施工场所内80%以上面积的车行道路必须硬化,保持平整,应安排施工道路养护、维修、清扫专职人员,施工道路应定时清扫,保持施工道路的清洁,清扫时必须采取洒水措施,保证任何时候车行道路上都不能有明显的尘土。 ③施工场地:洒水措施应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洒水是最常用的抑尘方法,洒水作用的效果,由使用频率而定,一般有效的洒水计划可减低50%以上的逸散性粉尘。但为了防治洒水过多导致场地水土流失,评价要求施工洒水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施工现场每天洒水2~4次,每次洒水时控制洒水水量,以每次施工场地表面不起尘为准,派专人负责,严禁出现因洒水导致水土流失到施工场地外的情况。 ④裸露地(含土方覆盖):每一块独立裸露地面80%以上的面积都应采取覆盖措施,覆盖措施的完好率必须在90%以上,覆盖措施包括:钢板、防尘网(布)、绿化、化学抑尘剂,或达到同等效率的覆盖措施。 ⑤易扬尘物料:所有砂石、灰土、灰浆等易扬尘物料都必须以不透水的隔尘布完全覆盖或放置,在顶部和四周均有遮蔽的范围内,防尘布或遮蔽装置的完好率必须大于95%,同时使用商品混凝土。 ⑥施工生活废气控制措施 施工人员工生活设施均依托游客中心现有生活设施,不再进行新建。 ⑦其它控制要求 在施工工程中严禁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树叶、枯草等会产生有毒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本区年平均风速2.0m/s;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工期,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易造成扬尘污染的施工作业。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对周围环境及敏感点产生的影响较小。 2)外墙粉刷产生的有机废气 本项目外墙粉刷面积为10764.7m2,乳胶漆用量约为2.1t,外墙粉刷过程中会有少量有机废气产生,属于无组织排放,通过大气扩散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建设期有混凝土运输车辆清洗水和作业区地面冲洗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冲洗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料等建材的洗涤,主要污染物为SS;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BOD5、COD等。冲洗废水的排放特点是间歇式排放,废水量不稳定。因此,施工中往往用水无节制、废水排放量大,若不采取措施,将会在施工现场随意流淌,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评价要求:混凝土运输车辆清洗水和作业区地面冲洗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冲洗水,不足部分再进行补充,冲洗水不外排;含油废水或废弃物,不得随意弃置和倾流,可用容器收集后进隔油池进行处理,以防止油污染,处理后可与生活污水一同经沉淀后复用于洒水等用水水质不高的环节,不外排;施工现场不设厕所,均依托现有生活设施。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经采用各项措施后,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3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根据相关资料,距离施工设备5m处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排放情况见表14。 表14 噪声排放表
施工机械噪声源属于点声源,采用点源声预测公式对停车场施工中施工机械噪声的影响进行预测计算,预测模式如下: Lp=Lpo-20 lg(r/ro) 式中:Lp---距声源r米处的施工噪声预测值, Lpo---距声源ro米处的参考声级,dB(A); ro --- Lpo噪声的测点距离(5 m或1m),m。 施工噪声预测结果见表15。 表15 施工机械噪声距离衰减表
从表15可知,停车场施工噪声对施工场地周围50m 范围内的环境影响较大,对50-100m范围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夜间施工时影响更为严重。但是其噪声影响特点为短期性,暂时性,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噪声也就随之结束。停车场周围最近敏感点为项目南侧约100m的海会庵,为减轻噪声的不利影响,评价建议停车场在施工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从声源上控制。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高噪声设备尽量布置在远离敏感目标的一侧,实在避不开时,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屏障以减轻噪声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影响。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不得在夜间(22:00~6:00)进行产生强噪声污染、干扰周围居民的建筑施工作业。因施工工艺需要等原因确需连续施工的,必须提前7日持有关部门出具的确需连续施工证明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施工。经批准夜间建筑施工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提前3 日向周围的单位和居民公告。公告内容当包括:本次连续施工起止时间、施工内容、工地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投诉渠道。 (3)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进度,现场施工人员要严加管理。 (4)物料运输车辆经过村庄等敏感点时应低速、禁鸣。 (5)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施工工地的噪声管理,施工企业也应对施工噪声进行自律,文明施工,避免因施工噪声产生纠纷。 (6)建设与施工单位还应与施工场地周围单位建立良好关系,及时让他们了解施工进度及采取的降噪措施,并取得大家的共同理解。 采取以上措施后,能有效减轻施工设备噪声对施工场地周围环境的影响,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其影响即消失。 4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清理场地表面、场地平整及地基处理产生的挖方,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施工人数计算,人均0.3kg/d,施工人数为20人,项目主体施工期共计7个月,则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1.26t。表面清理产生的挖方全部回用于填方,不外排。 对上述固体废弃物,建设单位采区以下治理措施: 生活垃圾设封闭式垃圾桶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挖方全部回用于填方,不外排。 经上述处理措施后,固体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和影响交通。 5、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1)施工期间对居民区出行路线应进行统一分流规划,以防造成交通堵塞,并应提前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刊登安民告示。 (2)在施工现场安置告示牌,说明工程主要内容、施工时间,敬请公众谅解由于施工带来的不便,并在告示牌上注明联系人、投诉热线等。 6、施工期环境监理 评价要求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施工监理工作,主要为以下几点: (1)实行好一系列监理制度,如工地会议制度、主要设备、材料见证取样、送样复试及报验制度、旁站监理制度、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制度、工程资料审核制度等。 (2)采用跟踪监理与旁站监理相结合的手段,使工程施工处于受控状态。 (3)主动做好事前控制工作(如审图、做好监理交底等),强化事中控制(如钢筋安装中的跟班检查等),积极采取事后控制措施(如工程质量缺陷的修整检查等),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4)施工单位在施工期应有专人负责施工污染控制工作,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负责实施和落实施工期的各项环保措施。 (5)积极协助业主抓好施工进度,认真审阅施工进度计划,将实际施工进度及时与计划进度比较,督促提醒施工方抓紧施工进度。 (6)仔细核实实际完成工程量,审核施工方工程款支付申请,控制工程造价。 (7)对文明、安全施工进行检查、监督,协助施工方管理层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做到安全施工。 (8)施工期环境监理应纳入项目工程施工监理计划之中。 (9)若施工期在雨季时应注意施工区范围内水土流失的控制。 (10)加强施工场地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施工期环境监管内容见表16: 表16 施工期环境监管内容一览表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废气主要为停车场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 CO、HC 和NOX,其排放量与车库运行工况有关。地下车库运行工况可分为满负荷状况、高峰状况和一般状况三种,本评价主要计算满负荷状况地下车库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1)废气排放量 废气排放量可按下式计算: D=Q·T(k+1)·A/1.29 式中:D-废气排放量,m3/h; Q-汽车车流量,辆/h; T-车辆在停车库运行时间,min; k-空燃比; A-单台汽车燃油耗量,kg/min; 1.29-排放尾气密度,kg/m3。 (2)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排放量可按下式计算: G=D·C·f×10-6 式中:G-污染物排放量,kg/h; C-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容积比,ppm; f-容积与质量换算系数。 (3)计算参数的选取 ①车辆进出流量及其相应时间 在满负荷工况下的车流量,停车场内车辆达到总泊位数,折算成小汽车共计1983辆。 车辆运行速度小于 5km/h,根据停车场运行条件,车辆进入停车场后,须在指定泊位停车或发动。按每辆车15min计。 ②汽车耗油量与空燃比 根据统计资料,车辆进出停车场(怠速小于5km/h时)平均耗油量为0.20L/min,即0.15kg/min。 空燃比指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空气与燃油的质量比。当空燃比较大时(大于 14.5:1),燃油完全燃烧,产生CO2及H2O,当空燃比较低时(小于14.5:1),燃油不充分燃烧,将产生HC、CO、NOx 等污染物。据调查,当汽车进出停车场时,平均空燃比约为12:1。 ③汽车尾气污染物浓度 汽车尾气中CO、NOx、HC浓度随汽车行驶状况不同而有较大差别,类比相关监测数据统计及有关资料,确定汽车在怠速时所排放的各污染物浓度CO为4.07%、NOx为 600ppm、HC为1200 ppm。 根据以上公式和有关参数,计算本项目废气排放量为44963.37m3/h。 污染物排放速率为:CO:0.49kg/h、HC:0.07kg/h、NOx:0.015kg/h。 项目改造完成后能够有效改善停车场路面环境及服务中心的形象。 2、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改造完成后无新增废水产生,不会对项目所在区域水环境产生影响。 3、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噪声主要为车辆进出停车场时产生的交通噪声,源强约为65-70dB(A)。 为了减轻交通噪声的不利影响,项目采取的防治措施如下: (1)加强路面养护,使路面维持在最佳状态,减少轮胎噪声,对敏感点附近进行限速、禁鸣管理并限制车速,达到降低交通噪声的目的。 (2)加强停车场绿化,可有效控制噪声的传播,同时净化美化环境。 (3)设置合理的交通信号及标志,设置在线超速监控装置,科学疏导。 采取上述措施后,运营期交通噪声可实现达标排放,对沿线敏感目标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投入使用后无新增固体废物产生,原有设施能够满足本工程需求,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5、环境监测计划 根据项目的工程特征,将按照建设期环境监测方案见表18。 表18 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
6、环境保护管理 健全有效的环境管理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管理的目的是应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对损害或破坏环境质量的人及其活动施加影响,以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因此,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必须对环境管理工作常抓不懈,以确保各项治理措施正常有效地运行。环境管理实行是监督与评价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水平,以便及时对污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提出要求,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主要通过施工单位进行,实行专职或兼职环保人员负责制,并由地方环保部门监督,建设单位配合。根据《关于加强建筑施工扬尘排污费核定征收工作的通知》晋环发[2010]136号文件,施工期应设立公示牌,明确道路硬化与管理、边界围挡、裸露地覆盖、易扬尘物料覆盖、持续洒水降尘和运输车辆冲洗等的控制措施。 7、 环保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1569.37万元,环保总投资51万元,占总投资的3.2%, 本项目环保投资情况见表19。 表19 环保投资一览表 单位(万元)
|
建设项目拟采用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 容 类型 |
排放源 编号 |
污染物 名称 |
防治措施 |
预期 治理效果 |
大 气 污 染 物 |
施工机械及车辆尾气 |
尾气 |
燃用合格油品,加强施工机械保养,大气扩散稀释 |
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
施工工地 |
施工扬尘 |
设置围挡、洗车平台、物料覆盖、定时洒水抑尘、运输车辆覆盖等 |
||
外墙粉刷 |
有机废气 |
自然通风 |
||
运营期汽车行驶 |
汽车尾气 |
做好沿线绿化工作;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行机动车排放限制标准、限制尾气超标车型、加强运输管理。 |
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
|
水 污 染 物 |
施工废水 |
SS等 |
经收集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 |
经收集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 |
固 体 废 弃 物 |
施工工地 |
生活垃圾 |
施工场地设置垃圾桶,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
合理处置 |
噪 声 |
施工期挖掘机、摊铺机等 |
噪声 |
通过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加强设备维护和限制施工时间,可降低和控制施工机械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
达标排放 |
运营期交通噪声 |
噪声 |
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行交通管理规定。 |
达标排放 |
|
其他 |
|
|
|
|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施工期,施工期由于场地平整、开挖土方等会造成地表裸露,在雨季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建设单位在施工期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减少其影响。 运营期随着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人工绿化的加强,排水设施的完善都会使水土保持功能加强,从而使沿线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1 建设项目的建设情况 本项目位于山西省五台山旅游服务基地金岗库乡大甘河村,建设内容包括游客中心屋顶防水工程、游客中心外墙粉刷工程、游客中心停车场四个区域减少项目、旅游服务基地五座建筑外墙粉刷工程、南线二道稽查站顶棚建设工程、交通指挥系统建设工程。 根据国家发改委第21号令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三十四、旅游业”中第3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类项目,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1.2 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引用的数据可知,五台山风景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基本满足一级标准的要求;地表水质均出现不同程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类标准限制要求;项目周边无工业企业,周边声环境简单,声环境现状良好。 1.3 污染物排放情况 (一)施工期 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大气污染为土石方挖掘、物料运输、装卸、堆放产生的扬尘, 车辆运输和施工机械产生的尾气。 施工期施工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 施工期的主要噪声源是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噪声,施工机械设备主要包括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挖掘机、平地机、摊铺机等。其噪声源值在84-90dB之间。 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弃土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二)运营期 本项目在运营期间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机动车行驶排放的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及CO。 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其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鸣笛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车辆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磨擦等也会产生噪声。噪声声级约为65~70dB(A)。 1.4 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影响 工程施工过程应严格按照《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要求,做好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机械及车辆燃用合格油品,加强施工机械保养;施工工地设置围挡、洗车平台、物料覆盖、定时洒水抑尘、运输车辆覆盖等。施工废水经收集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施工场地设置垃圾桶,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加强设备维护和限制施工时间,降低和控制施工机械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1.5 环境管理 在建设施工阶段,工程指挥部应设专人负责环境保护事宜,负责施工营地污染物、施工场地扬尘、施工废水、施工噪声等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和监督。 1.6 对当地环境质量影响结论 本工程对施工期、运营期产生的污染源采取了确实可靠的治理措施,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环境效益明显,工程的建设对当地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影响较小,根据分析,在采取环评规定的污染控制措施后,可把项目在施工期及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总结论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较小,只要拟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三同时”原则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行,落实设计和环评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2建议 (1)加强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环保机构和环境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法律、法规。编制年度环境监测计划,组织环保宣传,培训和教育工作; (2)要求企业严格落实环评要求的各项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3)建议企业加强场地的绿化工作,改善局部小气候,为景区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
注 释
一、 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件1委托书 附件2其他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
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
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预审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审批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